其他
还没开盘就结束了...
市场波动还得看特朗普。来自华盛顿邮报的关税“瘦身”传闻,让市场的情绪波动明显,美元一度回吐今年以来的全部涨幅。然后...事件:据华盛顿邮报报道,特朗普的助手正在研究一项新的关税计划,该计划将适用于所有国家,但仅涵盖一些关键进口商品。这一计划相比特朗普2024年总统竞选期间提出的普遍关税(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%-20%)有所改变。虽然这一计划尚未最终确定,并且预计关税的落地可能会在3-4月真正落地,市场或提前反应,目前特朗普团队仍处于筹备阶段。1、华盛顿邮报说了啥?是什么,不是什么?首先,这是二道贩子信息。不是特朗普自己说的,也不是特朗普相关提名官员说的,而是所谓的“知情人士”,信息的可信度有些折扣;其次,主要是针对全球普增关税方案的“瘦身”。特朗普的关税有两个部分:一个是针对中国、欧洲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加征关税;另一个是针对全球进口普增关税。报道的内容是针对第二部分,并不直接涉及对华关税的变化。第三,这些一视同仁的商品包含哪些?还不能确定,初步讨论的是国防工业供应链(通过对钢、铁、铝和铜征收关税);关键医疗用品(注射器、针头、小瓶和药品材料);以及能源生产(电池、稀土矿物甚至太阳能电池板)。第四,哪些人员参与了规划?主要是文斯·黑利(白宫国内政策委员会主席),贝森特(财政部长)和卢特尼克(商务部长)。一方面,可能还是从国内通胀冲击和供应链等影响的角度来考虑关税问题;另一方面,至少证明还是存在理性的声音。2、什么信号?1)从政策的信号看,控制通胀还是特朗普非常看重、且优先级较高的短期目标;普遍加征关税对美国通胀、制造业以及本土经济负面影响明显,并且通胀会使特朗普选民政治基本盘受损,弊大于利。我们认为特朗普更在意的是关税带来的威慑效应,而非关税本身。加征关税的“关键商品”可能指向工业品而非消费品。避开消费品可以缓解关税抬升美国家庭的生活成本。加征关税的关键工业品的考虑标准可能出于降低对华依赖、培育本土产能、并吸引外资赴美建厂等动机。2)对华关税方面,虽然没有直接涉及,但是至少证明有的谈,特朗普贸易关税团队中还是有经济理性的声音存在;特朗普在经济问题与国际事务上对中国或有诉求,且其谈判策略惯用“先施压后谈判”来争取主动权。特朗普近期频繁放出对华友好信号,或正在为上台后向中国提出条件做酝酿。我们认为25年上半年,中美双方可能进入战略试探期,试探期既是特朗普试探中国方面的承压能力,也是中国方面观察特朗普对自身打压的决心。双方相互试探对方的底线、相互影响对方下一步的战略决策。3)谈判方向上,可以把一般贸易和事关国家安全的贸易分开,往增加制造业就业和控制通胀的方向去谈,还是有空间的。4)如果中美关系走向缓和,国内政策是否会放缓?我们认为不会,因为特朗普随时会变化。央行货币宽松在即,消费、地产、民生作为25年政策重点,力度可观,预计支持政策将在两会前后悉数落地。3、市场对该消息反应较为乐观,但仍应警惕贸易摩擦的反复。消息公开后,美元指数短线小幅贬值,富时中国指数应声上涨,主要为市场对信息解读较为积极,普遍关税仅涉及部分进口商品。综合第一任期表现,特朗普加关税具有普遍性,后续仍应警惕贸易摩擦的反复,但出台的顺序优先级或仍重点集中在机电设备、生物医药、关键矿产以及仪器仪表领域。综合来看,特朗普关税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、机械设备、电子设备及木纸制品等轻工业领域。4、汇率:该稳的还是得稳?上周五在岸人民币拖7.30之后,央行做了三件事,透露一个信号:汇率还是“后手棋”。1)喊话:“防超调”。第四季央行例会和周末的央行工作会议上,两次强调防止汇率超调。而之前“增强汇率弹性”的措辞没了。2)公开表示抽离岸流动性。今天上午吹风1月将大规模新增发行离岸央票,这种公开发行更加具有政策信号意义,而之前主要是不声张地、通过银行进行收紧流动性的操作。3)中间价:基本没调整。今天上午公布的中间价较上周五仅上调2pips,几乎等于没变。短期内在岸人民币的底在7.33至7.34,离岸不过7.4。-